選擇云備份工具應該認真考慮的七個因素 |
發(fā)布時間: 2015/8/24 16:12:50 |
![]() 1.自助服務:管理員需要能夠配置和管理其備份時間表、選擇文件和應用程序以及執(zhí)行恢復,不需要技術支持部門的幫助。 2.地區(qū)可用性:云服務提供商的所在位置符合貴企業(yè)組織的業(yè)務需求嗎?在考慮備份和恢復速度時,需要明白并納入延遲和帶寬方面的考慮因素。有沒有應當考慮進來的數據主權法? 3.數據位置靈活性:能不能在一個地方執(zhí)行備份、在任何地方恢復?是否可以選擇在一個地方將數據備份到企業(yè)內部、備份到云端以及備份到托管站點?數據和應用程序能夠恢復到多個辦公室嗎? 4.報告和管理: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提供備份失敗和成功方面的實時報告?管理員需要馬上知道到底是哪些數據和應用程序已準備好恢復。 5.工作負載靈活性:有沒有辦法安裝針對特定應用程序的備份代理,而不是僅僅執(zhí)行文件/文件夾或快照備份?另外,IT團隊必須能夠根據工作負載來確定備份需求的檔次。根據要求,每一個應用程序、服務器和數據庫都有不同的保留期限;因而,籠統的備份政策并不理想。 6.計費:是針對未壓縮的前端源數據向公司計費,還是在重復數據刪除和壓縮之后僅僅針對已使用的備份存儲向公司計費?服務提供商的滾動積累方法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有利?還是對更長的保留期限課以罰款? 7.歸檔:雖然很長的備份保留期限有時必不可少,但是有沒有補充性的歸檔服務和工具可以用來降低存儲不需要立即可用的數據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