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桌面虛擬化(一) |
發(fā)布時間: 2012/5/28 14:11:42 |
在InfoWorld所列的2010年十大熱點技術中,桌面虛擬化名列第二。Forrester預測:從2010年開始,桌面虛擬化將逐漸被企業(yè)大規(guī)模采用。虛擬化技術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其衍生出來的“桌面虛擬化”將帶來企業(yè)IT體系架構的根本性變革。 虛擬化是近年來整個IT行業(yè)最被廣泛提及的話題,并進而衍生出了“云計算”的概念。對“虛擬化”、“云計算”的爆炒,已達到了“無商不‘虛’,無商不‘云’”的地步,頗有些當年“電子商務”時代”無商不‘e’“的味道。 為什么“虛擬化“惹得所有商家為之瘋狂?它本質上究竟是怎樣的?為什么在服務器虛擬化之后,又突然冒出“桌面虛擬化”?本文將從技術框架角度對虛擬化進行初步探討,以便大家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從而更好地理解虛擬化,掌握這個代表IT產業(yè)發(fā)展新“高地”的新生事物的動向。 以通俗的方式理解“虛擬化” “虛擬化”乍聽起來有些高深,但了解其實質后,就一點也不復雜了。簡單說,它是一種改變原有計算體系架構、原有計算層次結構關系的方式方法。 以我們熟悉的個人電腦為例(如圖1所示),整個計算體系結構可分為硬件(CPU、內存、主板、顯示器、硬盤、外設等)、操作系統(tǒng)(Windows、Linux、Mac等)、應用(Office、Web瀏覽器、AutoCAD、反病毒軟件等)、用戶配置文件、用戶(即使用者)幾個層次。到目前為止,在這個層次結構中任意上下相連的二個“層”之間在編程邏輯上都是緊密相關的,即“緊耦合”,這使得硬件和操作系統(tǒng)之間、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之間、應用和其使用者之間緊密捆綁。這樣的結構在相當長時間內符合了人們對計算的基本應用要求。 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對計算應用地巨大推動,人們對計算設備更新?lián)Q代的需求,以及終端設備多樣性、移動性、安全性、個性化等需求都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于是傳統(tǒng)“緊耦合”的計算結構越來越“力不從心”。最典型的例子:任何一次設備更新,都需要對系統(tǒng)及應用進行徹底重新安裝以及配置重來,并且還會有老應用不兼容新系統(tǒng)等問題。盡管有一些補充技術力圖彌補這方面的缺憾,但都是局部性方案,沒有從根本上一攬子解決問題。 虛擬化技術的提出,讓所有人“眼前一亮”。從圖2可以看到,在現(xiàn)有層次結構、上下邏輯關系不變的前提下,任意上下相連的二個“層”之間都插入了一個”虛擬件“,從而使得層與層之間從”緊耦合“變成了”松耦合“。所謂”松耦合“,即意味著對于某個“層”來說,在其下層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該層可任意改動! 這一下子就打開了人們豐富的想象之門。還看剛才的例子:如果采用了虛擬化,那么在設備更新時,只需把原來操作系統(tǒng)及其以上的東西”挪“到新設備上,所有的事情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移動性和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 圖2同時解釋了另一個問題,即虛擬化技術的多樣性。早先人們一提到虛擬化,以為就指服務器虛擬化。其實事情遠非如此。如果是硬件和操作系統(tǒng)間加載虛擬件,這通常指服務器虛擬化(另一種更中性的叫法是硬件虛擬化);如果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間加載虛擬件,就指應用虛擬化;如果應用和配置文件間加載虛擬件,就叫配置虛擬化;… 依此類推。圖3是對各類虛擬化技術定位的解釋說明。 桌面虛擬化:自如應對“前臺”計算爆炸式增長 從有現(xiàn)代計算的那一天起,多臺設備協(xié)同計算就一直是永恒的話題,并逐漸演變出“主機/終端“、”客戶機/服務器(C/S)“、”瀏覽器/服務器 (B/S)“等不同時期的模式。但無論何種模式,都反映了同一個指導思想,即”前臺“計算與”后臺“計算的分工與協(xié)同。”后臺“在這里主要指數(shù)據(jù)中心、計算中心等核心設施,通常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系統(tǒng)、安全系統(tǒng)等;它以基建為導向,更講求以基礎建設為中心,重在集群、容錯、災備、服務器整合等解決方案的完善。而”前臺“則泛指終端使用者及其所使用的任何終端設備,如PC、工作站、筆記本、上網本、智能手機、PDA等;它是以應用為導向,非?粗貞门c業(yè)務的安全、連續(xù)、多樣、廣泛等。 隨著網絡的普及,基于TCP/IP的網絡化計算成為事實標準。在很好地承擔了歷史責任后,“緊耦合”的計算方式在”前臺“計算爆炸性增長與變化面前,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主要包括:應用便利性、終端平臺任意遷移性、數(shù)據(jù)安全性、業(yè)務連續(xù)性等。雖然目前市場上有些方案可部分解決上述挑戰(zhàn),但并不完整。從使用者角度看,他們更需要一攬子的集成解決方案,這樣才能使IT的優(yōu)化與改進真正切合業(yè)務發(fā)展需要。此時,桌面虛擬化技術應運而生。 任何新技術的商用化都要經歷相當長的演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桌面虛擬化也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早期桌面虛擬化的核心技術被稱為“應用遠程接入”,即前臺用戶通過遠程接入模式進入到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器,服務器端把指定應用的影像推送到客戶前端,從而實現(xiàn)應用接入。在這個過程中,客戶前端與后臺服務器間僅交流通信協(xié)議、應用的影像及其變化量,在客戶前端所呈現(xiàn)的應用實際是虛擬計算,真正的計算發(fā)生在后臺。隨著應用遠程接入的普及,人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遠程接入“是以應用、而非傳輸為導向,便逐漸演變成“應用交付”技術。但“應用交付”技術中,雖然總體上是把后臺應用推送到前臺,但很多基于B/S架構的系統(tǒng)是數(shù)據(jù)與協(xié)議同時傳輸,前臺終端上也進行實體數(shù)據(jù)的計算。這和上述“前臺影像、后臺計算、非數(shù)據(jù)傳輸“的基本特征有很大出入,依然不能完整而精確地概括這一技術體系。當”虛擬化“橫空出世,人們一下子豁然開朗:這不正是恰到好處的精準定義嗎! 現(xiàn)在,“桌面虛擬化“已經成為一個業(yè)界技術標準定義,并且在早期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相當?shù)耐晟婆c擴充,不僅包含了人們熟知的VDI模型,也涵蓋了應用虛擬化、本機虛擬化、共享服務的應用發(fā)布等多種模型。 在Forrester的技術市場調查報告中使用了“Client Virtualization(客戶端虛擬化)”這個詞來統(tǒng)一概括上述提到的各類前臺虛擬化。這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體現(xiàn)了在虛擬化改變所有傳統(tǒng)計算模型時前臺計算的準確定位。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1tcdy.com】 |